闲聊明朝的两位御史清官
2024-05-26 21:04:2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虽说互联网上的时评文题材好选,但并不好写,于是就干脆重读点儿史书古藉,力求能从古代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中吸收到精神养份,同时也可消磨这难熬的老年余生时光。

“反腐永远在路上”——这话,中国人尽皆知晓,几乎成了念叨的“口头禅”。但纵观古今,史上说的“三年穷县令,十年雪花银”这话,至今从“前腐后继”中验证,还处于进行时。于是,清正为民的官员形象便成为了芸芸众生顶礼膜拜的偶像。

不过历朝历代的清官如凤毛麟角,少得犹如稀有元素,而且还被后世人潮笑是“政治白痴”。其中,在文革前期就被两报一刊批倒批臭过的海瑞,便是凤毛麟角般的清官之一。

那时笔者未满20岁,从报纸上读到被严加批判《海瑞罢官》这部剧的文章,因少不更事,心中就疑或:“怎的宣扬清官还会挨整呢?”

历史剧《海瑞罢官》,是由时任北京市副市长、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创作的历史剧,讲的是海瑞微服出访,在为民作主处死权贵之后,深感朝廷黑暗,自己无力回天,更不愿随波逐流,于是愤而挂印辞官的故事。

海瑞的晚年,其官位很高,任右都御史,即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部长。但海瑞去世时,连丧葬费都没有。据传他的同事去主持海瑞的丧事时,看见海瑞的住处使用的物件,竟然是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,因而禁不住为之大恸,还不得不四处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。

500

百度图片:明朝清官海瑞

做官做到了如此穷酸地步,可以说真是一清见底了。也许正因做真清官会太穷,也才会有“买官卖官”以及“前腐后继”的社会现实存在。尽管如此,多数正直的文化人还是明知不可为地尽力宣扬清正廉明的清官形象。

话到此处,闲极无聊,笔者边读明史资料,边讲述与海瑞同是大明王朝监察御史、清官王相的故事,供网友作为茶余饭后,帮助消饱胀的谈资。

王相,明朝汝宁府光州(今河南省汝南县)人,进士及第,官至监察御史。他自幼喜好读书求学,仰慕圣贤,淡泊名利。在为官之后,他秉公守正,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敢于直谏和坚决抵制,在历史上以刚正不阿、清廉爱民而著称。

500

百度图片: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沿革

王相任沭阳县(今属江苏省宿迁)县令时,刘瑾(明朝当权宦官)为了捞取个人私利,变卖盐引(食盐专卖的一种凭证),并加价数字给沭阳县,增加了百姓负担,当地百姓怨声载道。

王相坚决反对刘瑾这种不正当行为,多次上书说这是劳民伤财,指出沭阳县船舶不通,一百家的收入不足以充抵一千个盐引的费用,恳求朝廷减轻百姓负担。

沭阳县县衙内有个官吏受贿,此官深知王相精通诗文,为了躲避惩罚故意以讨论文章为借口想向王相讨好。王相铁面无私,当着众官的面将其受贿的事实公布于众,并对此官作出了公正地判决。

王相出任监察御史之后,在一次巡视边关时了解到,有一边关将领为向朝廷邀功,在民间抓走三百多名老百姓诬为奸细,使百姓无辜受冤,弄得民不聊生。他立即上奏朝廷,揭露这个边关将领为非作歹的罪行,并将三百多名无辜百姓释放。

那个边关将领为了逃避惩罚,便贿赂朝中权臣和高官联合诬陷王相,并且派人恐吓王相。但王相始终大义凛然、毫不畏惧,最终还是让那个边关将领认罪伏法。

当时,宦官专权,培植私党,欺压百姓。王相任职期间始终不畏强权,对于权倾一时的宦官刘瑾、钱宁的不法行为皆予以弹劾。他在巡视河南等地期间,贪官无不闻风丧胆。

他巡视山东时,发现宦官黎鉴假借给皇帝进贡之名在当地盘剥百姓敛财,加重地方负担,百姓苦不堪言。他便上奏章弹劾黎鉴的徇私舞弊、祸国殃民罪行。然而,黎鉴却在皇帝那里诬陷王相,并使王相被诬下狱。

王相被捕时,当地百姓将官府团团围住,抵制黎鉴的非法行为,向官府陈述王相的冤屈,为王相鸣不平。后来监察御史朱裳查明王相被诬陷的事实,上疏朝廷为其辩冤,并劾奏黎鉴的八条罪状,使王相得以解救。

但由于明武宗的独断专行,仍将王相贬为江苏高邮县的判官。王相赴高邮就任,在高邮他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继续尽职责,深受百姓爱戴。

不论是做县令、监察御史还是判官,王相始终勤于公务,心系百姓。例如,他任沭阳县令时,恰逢沭阳大旱,沭阳地处偏远,百姓生活非常困难。他就千方百计筹款救济灾民,还亲自计算受灾人口,多次上书朝廷,申请到公款数千缗(缗,古代用来串钱的绳子,一串一千文),全部用来接济灾民。

他还带头在县府节衣缩食,过“紧日子”。一日三餐他只吃稀饭,因而下属也纷纷效仿遵从,带领灾民发展生产,种菜种瓜,终于使当地民众顺利度过灾荒年。因而他在沭阳离任之日,全城老少都在县府门前为他送行,并自发筹款立碑表彰他的功德。

王相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街巡视,检阅城池工事,查验军事器具,了解民间疾苦;哪里的道路坏了,哪家的房子破了,城墙是否坚固,他都要亲自过问。蕲州过去曾在城墙边建了一座看花楼,侵占了护城河和池塘。王相根据有关规定将看花楼拆除,恢复了护城河的原貌。

他经常征询百姓对朝廷的意见,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;多次上书朝廷,要求朝廷在地方设置守备,免除百姓拖欠的赋税,裁撤冗员,建造军器节省民财,更改不合理的法令。他的这些建议,大多数得到朝廷采纳。

他十分重视教育,为学子讲解群经,勉励学生勤学,并筹款修建学校,为读书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。在他任职的区域,可谓政通人和,百姓安居乐业,吏治清明。

王相的生活很是简朴,在城内办理公务他不坐轿子;一日三餐如同普通百姓,把节省下来的俸禄全部用来救济有困难的老百姓。

不得不提及的是,他还擅长诗文。例如,他在拜谒净居寺后写下了七言诗《游净居》:“风景南来属大方,乘骢步月陟高岗;九莲池灿千层锦,七井泉通一脉香;古塔曾沾唐雨露,残碑尚载宋文章;读书台畔徘徊久,彷佛当年事未忘。”

该诗气势恢宏,寥寥数语既刻划并赞扬了净居寺的风光及历史的源远流长。该诗不仅追忆唐宋古风,同时还表达了久慕苏轼人品和对其当年蒙受冤屈寄予了深切的同情。

500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